热线电话
0769-23192233

投资人说丨ATM Capital梁民俊:东南亚迎来黄金20年中国企业再下南洋“三要三不要”

发布人:Bwin必赢国际官网 日期:2025-05-22 09:10:47 浏览:

  年,华商家族在东南亚建起的,是成衣厂和橡胶园。而今天,中国企业带往这片土地的,是成熟的技术经验、算法和供应链。

  电商巨头Shopee由华人创立,已成为东南亚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。字节跳动旗下的Tik Tok在东南亚迅猛扩张,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增长点。极兔速递(J&T Express)从印尼起家,如今已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快递物流公司之一...

  而作为最早押注东南亚市场的中国投资机构之一,ATM Capital不仅是极兔速递的早期投资方,还深度参与了多个东南亚新经济企业的成长过程。其投资版图涵盖电商、物流、供应链等多个领域。

  梁民俊,是ATM Capital的创始合伙人之一,2017年,ATM Capital作为首家中国背景专注投资东南亚的风投基金,深耕东南亚市场,他曾说,东南亚机会不仅仅是Copy from China,他深耕东南亚市场近十年,常驻印尼,主导投资了东南亚头部母婴品牌Makuku等知名公司。

  那么,在全球格局深刻变动的当下,特别是中美竞争加剧、“去风险化”趋势加速的背景下,他怎么样看待东南亚市场未来的投资趋势演变?中国企业在东南亚这片土地可以捕获什么机会?

  在天使科创营第二季度课程中,我们邀请到ATM Capital创始合伙人梁民俊,以他独特的视角剖析东南亚的发展格局、新消费市场的演变,以及中国企业如何在这片市场立足并突围。

  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,东南亚正崛起成为全世界格局中的关键力量。作为深耕东南亚市场近十年的投资人,梁民俊对这片土地有着独到的见解。

  2024年东盟整体GDP已超过4万亿美元,成为仅次于美国、中国、德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五大经济体。更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,据IMF预测,到2027年,东盟将超越日本和德国,跃居全球第三。

  在谈到中美博弈背景下的东南亚定位时,梁民俊用“缓冲地带”来形容其独特价值:“东盟已连续五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,同时也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。这种平衡性反而使其在大国博弈中获得独特发展空间。东南亚不仅就没有受到大国博弈的负面影响,反而成为各大国都需要的‘缓冲地带’,正迎来百年难得的发展机遇。”

  当被问及东南亚消费市场的发展阶段时,梁民俊给出了与国内市场的对标:“整体消费环境相当于中国2010-2015年,而数字化的经济则已达到中国2017-2018年的水平。当然,这只是粗略的对比,不同国家、不一样的行业还是有明显区别的。”

  他特别强调,2024年东南亚数字化的经济规模已达3000亿美元,电商渗透率约20%,且未来五年有望翻倍。“但这绝非简单的‘Copy from China’。”梁民俊提醒道,“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化基因和商业逻辑。”

  以印尼为例,这个占东南亚42%陆地面积、41%人口的经济体,人均GDP约5000美元,正处于消费升级的关键期。

  “但印尼85%的人口是,宗教因素必须纳入商业考量的核心。”梁民俊分享了一个案例:某中国电子商务平台因忽视认证要求,导致产品在印尼市场严重受阻。

  2017年,ATM Capital决定将总部设在印尼,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颇具前瞻性,就像下围棋,先手落子要抢占天元,印尼就是ATM Capital棋盘上的天元位置。

  这个战略判断很快得到验证。在ATM Capital投资版图中,印尼成为了他们的战略高地。包括极兔速递、Y.O.U等的标杆案例都从印尼起家再打通到全球更多国家地区。

  “无论从陆地面积、人口规模还是经济总量来看,印尼都是东南亚最大的市场。”梁民俊分析道,“2.7亿人口分布在17000多个岛屿上,这种地理特性既造就了独特的商业壁垒,也孕育了惊人的创新活力,印尼人均GDP近5000美元,相当于中国2011年的水平,居民整体购买力足以支撑大多数消费行业。”

  “因此,想要在东南亚市场做大的企业,几乎都把印尼作为最重要的市场和战略高地。”

  一组淡马锡发布的数据印证了他的观点:2023年印尼电商交易额达到454万亿印尼盾(1美元约合16036印尼盾),电子支付用户在过去三年增长了3倍。这些领域的发展轨迹,与十年前的中国如出一辙。

  而提到硬科技领域在印尼的发展的新趋势,梁民俊认为,印尼以及东南亚各国主要还是“跟随者”。

  “当硬科学技术产品在中美等先进市场验证并开始普及后,东南亚各国会快速跟上。例如,近几年中国迅速增加的新能源汽车、无人机、智能家居等科技类产品,在印尼也很受欢迎。”

  尽管东南亚市场充满机遇,但中国企业出海时仍面临诸多挑战。梁民俊强调,许多企业低估了以下三大风险:

  1.PMF(商品市场匹配)风险:东南亚消费者的需求与中国市场存在非常明显差异,但不少中国企业直接照搬国内模式,导致产品难以被当地市场接受。

  2.组织管理风险:东南亚文化与中国差异较大,部分中国企业因缺乏本地化管理经验,导致团队信任度低、执行力不足。

  3.监管风险:除新加坡外,东南亚各国的政策法规往往不够透明,企业若忽视合规问题,可能遭遇政策障碍甚至处罚。

  在印尼,宗教因素尤其关键。印尼是全球最大的国家,85%的人口信仰教。尽管社会较为世俗化,但企业仍需重视认证、宗教习俗等细节,否则可能会影响品牌形象和市场拓展。

  1.中国背景的全球化企业崛起: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深耕,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公司将在东南亚、中东、拉美等新兴市场崭露头角。

  2.新兴市场成为增长引擎:东南亚、中东、拉美等地区经济提高速度快、人口结构年轻,在消费升级、新能源、金融科技等领域具备巨大潜力。

  基于此,梁民俊表示将持续关注东南亚及全球新兴市场的新经济机会,重点挖掘具备全球化潜力的中国企业,并陪伴其成长。

  过去八年,梁民俊见证了众多中国创业者在东南亚的成功与失败,并总结出“三要三不要”原则,为后来者提供参考:

  1.要有长线思维,不要只想着赚快钱东南亚市场需要时间培育,短期投机思维往往导致失败,唯有长期深耕才能建立品牌壁垒。

  2.要“肉身出海”,不要“纸上谈兵”创业者必须深入当地市场,理解消费者习惯、政策环境和竞争格局,而非仅靠远程决策。

  3.要本地化运营,不要遥控指挥企业成功的重点是本地化团队,必须赋予当地团队足够的决策权,才能真正扎根市场。

  梁民俊强调,东南亚市场虽充满机遇,但只有尊重本地市场规律、坚持长期主义的创业者,才能最终胜出。

  在全球经济版图上,东南亚已不再是传统的“后发市场”,而是正在加速崛起的全球经济新引擎。

  正如梁民俊在采访中所言:“今天的东南亚正迎来百年难得的发展机遇,这里既有中国2010-2015年消费升级的黄金窗口,又具备独特的区域优势和人口红利。”

  回顾中国消费市场在2010-2020年间经历的爆发式增长,十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5.7万亿元增长到39.2万亿元,年均增速达到10.1%。

  如今东南亚地区中产阶级的快速扩张,也带动了消费市场的迅速扩容——过去十年,东盟国家GDP年均增长5%以上,远超全球中等水准;数字化的经济规模更是从2019年的360亿美元飙升至2024年的3000亿美元,电商渗透率已达20%。

  “乘坐时光机,带着中国经验和资源,深入东南亚本地,把握东南亚未来二十年快速地发展的红利!”梁民俊用这个充满未来感的表述,描绘了中国企业出海东南亚的独特优势。

  而随着RCEP深入实施,东南亚市场正迎来又一轮发展机遇。在这片拥有6.7亿人口的热土上,既有印尼这样GDP达1.4万亿美元的巨型市场,也有越南、菲律宾等快速地增长的新兴经济体。正如中国消费黄金十年培育出阿里巴巴、美团等巨头,东南亚市场正在孕育属于这个时代的商业传奇。

  如梁民俊所说,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。但那些愿意深耕本地市场、建立可持续商业模式的企业,必将在这片蓝海中获得丰厚回报。

  对于中国企业而言,这既是对中国消费黄金十年经验的传承,更是在新市场环境下商业智慧的升级考验。